freeBuf
主站

分类

漏洞 工具 极客 Web安全 系统安全 网络安全 无线安全 设备/客户端安全 数据安全 安全管理 企业安全 工控安全

特色

头条 人物志 活动 视频 观点 招聘 报告 资讯 区块链安全 标准与合规 容器安全 公开课

官方公众号企业安全新浪微博

FreeBuf.COM网络安全行业门户,每日发布专业的安全资讯、技术剖析。

FreeBuf+小程序

FreeBuf+小程序

观点|关于加强我国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的思考
2024-04-16 10:31:24

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软件已成为支撑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软件生态安全不仅涉及到个人隐私保护、企业数据安全,还涉及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防护,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软件生态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恶意软件的泛滥、网络攻击的日益复杂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

人才是软件生态安全的核心。具备深厚技术功底、敏锐安全意识和强烈责任感的安全专家,是维护软件生态安全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在软件生态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这不仅影响了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加强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当前软件生态安全人才培养的现状,包括教育资源、课程设置、行业需求等方面,并探讨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随后,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旨在通过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等措施,加强我国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些综合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我国软件生态的安全防护能力,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当前我国软件生态安全人才培养现状

  1. 教育资源与课程设置的现状

    • 高校课程设置分析:我国高校在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育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据教育部的指导和政策支持,高校纷纷开设了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旨在培养具备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例如,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专门负责对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建设进行指导,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相匹配。此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这一举措进一步推动了网络安全教育的专业化和系统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和职业发展空间。

    •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现状:除了高等教育,我国也在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领域加强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职业院校能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的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网络安全技能。同时,继续教育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提升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2. 行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差距

    • 行业需求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对网络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然而,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规模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据专业机构测算,未来几年我国网络安全从业人员的需求数量将远远超过当前的培养规模,显示出网络安全人才的巨大缺口。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不仅限制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 人才供给现状: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年培养规模在3万人左右,而据预测,到2035年需求量将达到近800万人。这一巨大的人才缺口表明,我国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设置还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以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3. 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 产学研合作的不足:虽然有关部门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环节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支持力度,但很多工作目标、考核标准各自独立,没有形成系统性能力,导致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体系。这种分散的培养模式,往往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人才培养的低效,无法满足行业对高素质网络安全人才的迫切需求。

    • 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的缺乏:网络安全是实操性和技能性非常强的行业,企业处于网络安全一线,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多年来,企业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客观上形成了企业围着政府转的局面,影响了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安全环境的人才。

    • 教育、技术、产业良性生态的不完善: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环节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支持力度,但很多工作往往是各有各的目标,各有独自考核标准,自成体系,没有从产业链、生态链上进行统筹和设计,难以形成系统性能力。这种分散的培养模式,不仅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限制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

三、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1. 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挑战

    •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安全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此外,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攻击面不断扩大,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这要求网络安全人才必须具备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
  2.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复杂性

    • 在全球化背景下,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国内问题,更是国际问题。我国网络安全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理解和遵守国际网络安全规则,同时在国际网络安全领域中发出中国声音,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然而,当前国际网络安全领域的竞争和合作形势复杂,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面临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法律法规的不一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等。这些因素都对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国际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网络安全威胁的多样化

    • 网络安全威胁的多样化是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当前,网络攻击手段日益多样化,包括恶意软件、钓鱼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这些威胁不仅针对个人用户,也针对企业和政府机构,甚至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安全防护能力,能够识别和应对各种类型的网络威胁。此外,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网络安全的边界也在不断模糊,网络安全人才需要具备跨界思维,能够在多个领域内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和风险管理。
  4.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不匹配

    • 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问题。一方面,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上可能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与产业实践的结合,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迅速,对网络安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和调整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的步伐,造成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这种不匹配不仅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效果,也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5. 网络安全意识和文化的缺乏

    • 网络安全意识和文化的缺乏也是制约我国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网络安全文化尚未形成。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环境,也增加了网络安全工作的难度。网络安全人才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构建积极的网络安全文化,这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至关重要。
  6.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是我国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之一。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体系不健全、法律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网络安全人才的合法权益,也给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为网络安全人才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7. 网络安全人才流失问题

    • 网络安全人才流失是影响我国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网络安全工作压力大、待遇不高等原因,一些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选择离开本行业,转向其他领域发展,这无疑加大了网络安全人才的缺口。为了留住和吸引网络安全人才,需要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职业发展路径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有利于网络安全人才成长的生态系统。

四、加强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教育资源与课程体系

    • 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为了适应技术快速迭代的需求,高校和职业院校应当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发展趋势纳入教学计划。同时,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模拟演练、实战演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此外,应当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竞赛和项目研发,以实战检验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为了弥补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差距,高校应当积极引入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些专家可以是来自企业的网络安全从业者,也可以是行业内的研究人员,他们的实战经验和最新技术动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2.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 加强产学研合作:政府应当出台更多政策,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合作项目,提前培养和选拔人才,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可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高校可以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定制培养方案。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

  3. 提升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

    • 鼓励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提升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国际视野和合作能力,应当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国际会议、研讨会和交流项目。通过国际交流,人才可以了解国际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安全专家:高校和研究机构应当开设国际网络安全相关的课程和研究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网络安全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提升我国在国际网络安全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4. 强化创新能力与研究支持

    • 支持创新项目与研究:政府和企业应当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和教师开展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项目和研究。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为了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高校和企业应当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在网络安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5. 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

    • 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了为网络安全人才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府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应当明确网络安全的法律责任,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网络安全人才的合法权益,同时为网络安全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应优化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政府应当出台更多针对网络安全人才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如提供税收优惠、住房补贴、职业发展支持等,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应当建立公平竞争的人才市场,为网络安全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6. 提高社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 普及网络安全教育:为了提高社会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政府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工作。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课、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网络安全文化,高校和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网络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安全竞赛等活动,营造重视网络安全的社会氛围。同时,应当鼓励网络安全人才参与社会服务,将网络安全知识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络安全防线。

五、强化创新能力与研究支持

  1. 支持创新项目与研究

    • 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项目和研究。这些基金可以用于资助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科研项目,鼓励科研人员和团队探索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方法。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设立了多个与网络安全相关的项目,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除了资金支持,还应当提供技术平台和实验环境,帮助研究人员测试和验证他们的创新成果。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公共的网络安全实验室,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 为了激发网络安全人才的创新潜能,应当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包括对在网络安全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同时也包括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如优先推荐参与重大项目、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等。激励机制还应当包括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确保创新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从而鼓励更多的网络安全人才投身于创新研究。

  3.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 产学研用结合是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当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同时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支持。

    • 可参考借鉴华为的“沃土计划”,该计划旨在支持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基于华为的开放能力进行创新开发。政府可以借鉴这种做法,鼓励企业开放技术平台,提供API接口和开发工具,支持网络安全人才进行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

  4. 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创新需求,应当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这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企业内部培训等多个层面。通过这种体系,可以确保网络安全人才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培养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

总结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软件生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才是实现软件生态安全的关键。我国在软件生态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完善教育资源与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的国际视野与合作能力、强化创新能力与研究支持等。通过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支既具备深厚技术功底又拥有创新精神的软件生态安全人才队伍,为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这不仅将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将为全球软件生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优秀网络安全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内发光发热,共同守护我们的数字世界。

作者:王玮琪

# 网络安全 #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 安全生态 # 人才培养 # 信息安全人才
本文为 独立观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联系FreeBuf客服小蜜蜂,微信:freebee2022
被以下专辑收录,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 收入我的专辑
+ 加入我的收藏
相关推荐
  • 0 文章数
  • 0 关注者
文章目录